引发学生厌学的不良家庭教育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:
一、家长错误教育观念的影响
1、"读书无用论"观
有一部分家长,不崇尚"知识改变命运"的硬道理,认为学习好坏无所谓,对待孩子的学习要求不高,采取一种放任自流的消极态度。我与部分厌学学生家长沟通交流时,一些家长就说"你看谁家的孩子没读多少书却当了大老板挣大钱"、"某些大学生毕业两年了找不到好工作,现在还是啃老族",家长对待学习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力是巨大的,在这样父母的"教育"下,我们又怎能奢望孩子能够聚精会神去学习、一心一意谋成绩呢?
2、"老师万能"观
部分家长由于自身学识或工作太忙等其他原因,没有能力、时间、精力教育孩子,因此,将孩子的教育重任全部寄托在老师身上。当发现孩子身上出现厌学问题时,家长也在积极地想办法试图解决问题,但往往是空洞的要求多、说教多,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少。当问题依然得不到有效解决时,家长便把解决问题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学校老师的身上。
客观地说,教师在解决学生厌学问题上当然能够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。但是,如果学生厌学心理根深蒂固、成因复杂,单纯指望着老师,这也是不现实的。在我们学校,为转化厌学学生,教师呕心沥血与学生多次交流、谈心、说教,但最终收效甚微。
二、家长不和,家庭学习环境恶劣
父母经常吵吵闹闹乃至大打出手、双亲离异、家庭变故…,在这种"家庭教育"熏陶下的孩子往往心理异常,容易出现逃学、厌学的行为。在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中,家庭是孩子最主要的生活和学习场所,家庭环境中的各种因素持续、稳定、全面地作用于孩子身上,从而对孩子的心理、行为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。无数案例证明,生活在一个经常发生纠纷的家庭,孩子会心事重重,对情感需求强烈。为寻求情感补偿,这类孩子更易于滥交朋友(甚至早恋)、沉迷网络而无心顾及功课。由此形成一种恶性循环:学习差-厌学-学习更差-更加厌学。
三、家长的具体教育方法不科学
1、家长过于放纵溺爱孩子,忽视对孩子的情商培养
在人生事业成功要素中,智力商数占20%,而情绪商数占80%左右。成功学习是一个持续时间相当长的复杂思维过程,需要过硬的意志品质,需要自我激励、持之以恒的韧性,需要克服困难的勇气,需要具有善于与人相处,把握自己和他人感情的能力等等。当今的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子女,是父母的宠儿。如果家长过度关注、满足孩子物质上、精神上的需求,往往会造成孩子意志薄弱、耐挫能力差。这样的孩子一旦遇到困难,极易产生厌学情绪和行为。
2、过于严厉粗暴的教育方法
(1)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积极评价少、消极评价多
一些严厉的家长。孩子学习方面取得了进步或成绩后得不到及时的肯定和鼓励,而一旦出现了失误,则批评、讽刺、挖苦蜂拥而至。这样,长此以往,则必定会使孩子意志消沉,没有了学习、向上的动力,看不到希望,学习积极性受到挫伤,最终导致孩子厌学。
(2)强迫孩子学习
不少家长为了自己的孩子能拥有一个美好的将来,高度重视孩子的学习,这种望子成龙的心情是正常的,但如果在检查督促孩子学习的实践过程中不注重度的把握,则会把孩子的学习变成一种强迫式学习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。正常的人谁也不愿意被别人强迫着去做事,如果经常被强迫着去做,再喜欢的事情也会变得面目可憎。学习本来就是一项高强度的脑力劳动,一旦劳逸失衡,学习就会变成一件很可怕的事情。被家长强迫着学习,是当今许多学生厌学的一个主要原因。
(3)因为学习上的问题打骂孩子
当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,没有达到家长预期的学习目标时,部分家长情绪失控、教育方法粗暴,出现打骂孩子的不良行为。殊不知,家长的打骂直接摧毁的是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,其造成的严重后果之一便是孩子迁怒于挨打的"源头"--学习,从而讨厌学习。
在作咨询时,有一个高三的男孩,他经常旷课,不愿意学习,成绩极差。他喜欢独处,厌世、有抑郁情绪,有自杀倾象。我在与他多次交谈中得知,他的家庭不稳定、父母经常吵架、父亲暴力、母亲的唠叨与批评,还有父母只顾做生意,对孩子关注的太少,因而造成了孩子有以上心理异常现象。
综上所述,孩子厌学,根本原因在于家长的家教素养。如果说家庭教育是一出大戏的话,那么,毫无疑问,孩子是在前台表演的演员,而家长则是这出大戏的导演。从享誉世界的卡尔.威特、爱因斯坦到中国最年轻的10岁大学生张炘炀以及国内各大学"少年班"的学子们,翻开他们成长的扉页,他们的父母无不担当着优秀导演的角色!我真诚地希望在座的各位都能成为优秀的导演,孩子出了问题不要紧,只要我们及时反省自己并能积极地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,将来我们的孩子一定都会发展很好,一定都会非常出色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