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先,家长的高期望,教师的高要求与学生发展失衡是造成学生厌学的“动力”。有些家长,自己也在某方面自己非常优秀,也把非常高的标准放在孩子身上。这样,就可能导致希望值过高,超越了孩子所能达到的标准,孩子努力了,长久地没有什么效果,就会出现惭愧自负的心理。这种心理长时间得不到解脱,就会产生极大的压力,从而形成心理疲劳,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。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,有的教师规定70分为及格分,90分为优秀分,不管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是否进步,也不问学生原因,反正及格分一下都要受到惩罚,从而造成众多学生成了失败者。于是,所有班级活动中的精彩镜头,特写镜头都留给了少数的班干部和教师心目中的“优等生“,他们是成功者,而大多数普通学生由于总是缺乏锻炼和展现自我的机会,从而总是体验着努力也没有用的失落感,导致学生学习倦怠,出现了消极情绪,从而导致厌学。最后,个别教师的不良师德是学生厌学的催化剂。有的老师由于种种原因对教师的工作不感兴趣,不热爱教育事业,不热爱学生,见到学生就烦,因为对学生的态度冷漠和粗暴,特别是对学习差的学生。学生见了老师如同老鼠建了毛,教师和学生毫无向心力,导致学生对他所教课产生情绪。可见,老师的师德无疑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,在中学生厌学的趋势中,不良师德扮演了催化剂的角色。